畅想中文网

大明领主

冯铨带着洪承畴的书信秘密潜入通州城,京郊大营,密会田斌,田斌听了他的话,看了洪承畴的信,并没有马上给他答复,而是告诉他三天以后再来,让他等待三天,他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田斌通过军情局的信鸽第二天就联络上来张强。

洪承畴的事情很快就被张强知道了,看到洪承畴居然要反叛大清,很是欣慰,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接受为清军出力这么多,残害大明的洪承畴这个大汉奸,但可以在他身边继续埋伏一颗钉子还是很高兴的,马上给田斌写了一封短信,通过军情局的信鸽传递到田斌身边。

田斌第三天笑盈盈的告诉冯铨他准备好了,那次他来到京城带着新军第一镇,同行的有洪承畴派来的其他三个镇,这次他准备带着三个镇回去,这三个镇是他这几年来策反和忠诚于洪承畴的新军。

清军自从多尔衮调来他们以后在京城附近又成立了十个新军镇,在多尔衮死后又在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增加了由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训练的三个新军镇,然后他们逐渐信任这些新军镇了,把洪承畴的这四个新军镇甩到了一边,甚至进行了拆分,打压,军官都换成了满人,如今田斌带的这四个新军镇可不是当初的新军镇了。

这可是华夏军军情部安排下的钉子们所掌握的新军镇,也许没有太高的官员,但一旦要拉走部队,那么肯定是能全部拉走,只剩下那些满人将领和他们的家丁,以及那些死不悔改的汉人军将们。

冯铨很是高兴,他以为田斌能拉走他的家丁和家将们就不错了,或者洪承畴只是让他一个人回去,没想到还能拉走四个新军镇,那可是多少人,五万兵力到六万出头的兵力啊,这下新军镇不用发愁了兵力比不上大清被清剿了。

其实说不上谁清剿谁,如果说是从主从关系上大清清剿反叛的洪承畴能说的过去,从兵力数量上,大清清剿洪承畴有的一说,但从兵源质量上,从兵源属性上,从兵力战斗力上,大清正在走下坡路,或者说他们不适应时代发展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从关系上没有说,作为臣子,洪承畴不管是名声多烂,他在大清都是大清的臣子,你臣子不听主子的话,那么就是反叛,就是背叛。

从兵力数量上,即便大清如今内乱,加上大草原上被准葛尔葛尔丹蒙古人十万骑兵打的狼狈不堪,逃窜千里,可聚集在京城左右的蒙古骑兵常备军依然有五六万之多,这么多的精锐蒙古骑兵,机动力上要比洪承畴的新军镇火器部队机动力上高多了,而且洪承畴的清军的骑兵并不多,也不过五六万兵力,在清洗过阵营里面的蒙古骑兵,满族骑兵以后,洪承畴的清军骑兵剩下不到四万骑兵。

这么点骑兵要在几百公里防线上作为防备华夏军骑兵的主力,抽不出来,所以五六万蒙古精锐骑兵如果南下,洪承畴还真是没有办法应对的。

说完骑兵说步兵和火器部队,步兵也就是冷兵器的部队,洪承畴这里有绿营兵八万,汉军旗兵五万,这些一大半要在防线上防备华夏军,一小半在后方维持秩序,守城,能抽调出来应对清军的步兵不超过五万兵力。

而清军呢,光这些绿营兵就有十万兵力部署在京城周围,还有八万汉军旗兵力在前线和大金国死磕,在鳌拜的带领下同大金国打战。

为什么把战斗力强一些的汉军旗调上战场而把战斗力羸弱的绿营兵留下呢,因为大清实在没有兵力了,而战场上又不能放一群会逃跑的绿营兵,前期倒是这么做来,可损失惨重,之后就全调回京城周围维持秩序了,这些绿营兵还不如乡勇们厉害呢,乡勇们逼急了反而会拼命,于是从大清地盘上募集的乡勇们就代替了绿营兵上了战场。

这些乡勇兵也有十万之众,无论是守城,野战都比绿营兵要厉害,因为地主老财们愿意给这些乡勇兵更换装备,愿意给钱啊,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子弟,领军的都是自己的子侄辈,让他们取得一点功绩,以后好做官啊。

之后是鳌拜的八旗兵,都是一些精锐部队,八旗兵大约六万人左右,然后是新编的火器部队,一口气编了十个,这些新军都是大清拆散了洪承畴送给多尔衮的四个新军镇火器部队改编的,六个放在京城周围,四个放在战场上,兵力大约十五万人,四个新军的兵力大约六万人。

战场上就集中了三十万兵力,京城附近加上卫戍的两个大营的八旗兵力也有三十万人,如果算上京城内的卫戍兵力,就有三十五万人兵力,总兵力六十五万兵力。

而看看洪承畴这边,步兵虽然多,也有十几万人,能抽调出来的五万兵力,骑兵最多能抽调出一万兵力,火器部队新军镇呢?

火器部队不少,在连续同华夏军在河南州的战斗中损失了六个新编的新军镇,那可是近十万兵力,在安徽州损失了三个,五万兵力,这就把九个新编的新军镇损失了。

原先洪承畴这里可是有二十五六个新军镇的兵力,其中七八年前后退到长江防线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拥有这么多,后来曾经建设到三十多个,可惜后来调走四个,又在同华夏军的战斗中损失了两个,就只剩下了二十五六个,以后洪承畴做了京官,就没有再新编,维持在这个数量上了。

河南州的战斗,安徽州的战斗,令他损失了十一个,这就剩下十四五个了,这些兵力随着防线的收缩和减少,得至少八个维持防线,和那些绿营和汉军旗共同维持防线,而洪承畴是未雨绸缪,在这之前就感到朝中动荡不安,调了两个到山东州,之后又添了两个,总共四个在防备清军或者大金国的进攻。

剩下的两个用在保卫苏州府和淮安府两个府,这样下来,他能抽调的部队就很有限了,也许能从防线上抽调回一个来,然后用五个新军镇大约七万人和这五万步兵,一万骑兵同清军可能抽调的兵力进行对决。

拥有六十五万兵力的清军很可能抽调后方十万绿营兵,加上从战场上抽调两万汉军旗兵,京城抽调一个大营三万兵力,然后蒙古骑兵五六万骑兵南下,新军镇抽调至少四个过来,四个就是七八万兵力,总兵力也有二十五六万兵力了。

十三万兵力对二十五六万兵力,看似实力对比悬殊,可十万绿营兵就是菜,洪承畴有能力让这十万绿营兵发挥不了战斗力,所以他敢反叛,哪怕清军从辽东抽调兵力南下,他也不怕,因为他派冯铨策反田斌去了,他认为田斌是他的心腹,是忠于他的。

而冯铨送回来的情报显示,田斌居然能拉走四个新军镇,虽然这些新军镇编制都比洪承畴的清军新军镇编制大,但其实战斗力肯定不如他的新军镇。

崇拜马上厮杀,崇拜冷兵器战争的大清对于新军镇其实是歧视的,即便是多尔衮这个后世书写的伟大,雄才大略的人也是歧视的,所以新军镇调到京城以后,他就插手把新军镇的火器部队数量下调,然后送进很多旗人掌控新军镇,冷兵器编制的兵力要多一些,达到了一万三千八百人中只有四千兵力是火器部队,其余的都是骑兵,刀盾兵,弓箭兵,以及多达两千人的民夫,维持部队运转,辎重,替将官们养马,打理一些杂事。

后来顺治掌握大权,又往里面塞了一些禁卫军,神机营等部队,于是就又多了两千多人,一个新军的编制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而洪承畴一门心思盯着华夏军学习,刚开始他的新兵镇的编制只有一万一千人,后来达到了一万三千人,之后他又精简部队,达到了一支新军镇九千人,另外加了一千多人的辎重兵,其实就是把那些绿营和汉军旗兵当民夫给塞了进去,这才才达到了一万一千人。

有时候由于军官吃空饷,其实兵力达不到一万一千人,为了保证战斗力,洪承畴不会允许那些将领们吃太多空饷,所以实际兵力怎么说也有一万零几百人,但战斗力肯定比一万五千多人的大清新军要厉害的多。

这些原因之后,洪承畴听到了田斌愿意带兵反清,心落下了,不到几天功夫,就又收到冯铨的信,田斌带领四个新军镇火器部队击杀了新军镇中反对的他的军官和满族旗人,带着五万新军镇南下了,田斌反清了。

洪承畴非常高兴,不亏是自己当初看中的心腹爱将,这么支持自己,于是他马上写了一片战斗檄文历数满清罪状,宣布自己也反清了。

这对大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对于大明土地上的所有汉人来说确实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不到半个月之内就传遍了整个北方,而且这个消息还在以战马奔跑的速度向任何地方传送。

也许三个月之内就会传遍大明每个角落。(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相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