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中文网

史上最牛古董商

老朱是个什么样性格和脾气的人,吴添心里很是清楚。

因此有些事情,吴添点到即止便可。至于再多说,很可能会影响到二人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

况且,老朱有些方面可没有后来的朱棣做的好。起码朱棣对于有功大臣还是很不错的。而老朱是用人在前,不用人就扔掉。

这就容易让人感到寒心。

不过吴添的目标不在于老朱,而在于今后。

他的眼光主要还是集中在朱标和朱棣身上。假如朱标没有按照历史早早的去世,那么作为他吴添的弟子,一定会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进而有所改变。

假如朱标还是和曾经的历史一样,在老朱之前去世,那么吴添就会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朱棣登上皇位,而不是开展那场靖难之役。

忙了一阵,转眼这个时空也到了春节。吴添有些觉得好笑,短短十多天的时间,自己居然要过两次春节。

不过也无所谓,日子都是这样,一天天的度过,只要身心愉悦即可。

因为黄韬娶了个新媳妇,所以这个时空的新年,吴添和陈凡全都基本是在黄韬家过的,一来人多热闹,二来他俩也是比较的懒。

不过新年当中,免不了的就是拜年。老朱那边肯定是没得跑,一定要去的。其他人,比如徐达,常遇春还有刘基和李善长这些人都不能少了。

至于其他的,不是关系太好的话,吴添也都懒得去搭理,反倒是给他和陈凡来拜年的人不少。

原因很简单,别看吴添和陈凡在老朱的系统内并没有什么官职,只是挂了个参议的职务,可大家全都明白,这二位尤其是吴添在老朱面前可是能够说上话的。

尤其他还是老朱长子与四子的师父,那身份可就不一般了。

除此之外,这两位赚钱的手段简直是惊世骇俗鬼神莫测。就拿那些玻璃镜和香水肥皂什么的来说,随便一样在大家的眼中那都是不可多得的家族秘密。

可人家说给就给出来了,只是收取一部分的所谓什么‘专利费’而已。也不要现金,不过你如果生产他们给出的这些商品的话,必须支付一成的利润。

可即便是这样,这二位也都没当一回事,有些小商家,甚至他们都没派人去要,完全看你自觉,给了我也不嫌多,不给我也不计较。

再看看,他们和黄韬合股的那家车辆厂,那才是真正的大买卖,虽然现在光头投入还没看到收益。可只要有些眼光的人都明白,将来这东西绝对是赚钱的东西。

你想想看啊,煤炭才几个钱一斤,而马料呢?马你不用都需要喂,可这东西你不开就没有消耗。

再说了,跑的比马快,拉的比马多,今后养马运货绝对亏大钱。

因此,许多人趁着过年的时候登门送礼,其实就是为了巴结吴添和陈凡。当然这些人也都是有些地位和财富的,否则两家的大门也不是那么好进去的。

几天下来,吴添就有些烦了,于是干脆去了学校躲清静。二小那边他之前去看过,也听取了一些汇报。

不过因为他来的时候都已经放寒假了,所以并没有看到实际教学的情况。一小这边吴添了解的比较多,再说这里多数入学的孩子如今都是朝中官员的子弟。

二小那边以平民子弟居多,这让吴添有些反感,因为无意间居然把学校搞出了贵贱之分,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想想看,今后会不会因为学校教学质量和身边同学家庭身份不同的原因,再弄出个学区房来?或许还真有可能。

张忠训一家如今就住在实验一小的教职工公寓区,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太多了。现如今张忠训是实验一小的校长,另外还帮着负责二小那边的一些事宜。

可以说,他现在基本上成了吴添在学校的代言人。而且最近老朱还特意给张忠训封了个小官,这就更加让张忠训激动不已。

万没想到自己一个落魄的文人,为了家人的一口饭吃,跑来这边帮着教授什么新学,结果却有了意想不到的人生际遇。

吴添去看了看张忠训一家,顺便也给对方拜了个年,又聊了聊接下来对于学校发展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现在吴添实在是没有精力,原本按照他的设想应天府内起码需要开办十所这样的小学,然后再接着创办初中与高中。

接下来,把这里成功的经验再向其他地方传播,一点点的星火燎原,逐渐的成为将来大明的支撑和底蕴。

可现在他没有时间和精力,不过他也不愿意放弃。毕竟这是他的一次实验,想着试试看能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改变这个时空的历史。

说起这些,张忠训那是一脸的兴奋,拍着自己胸脯保证,只要吴添这边能够扫清障碍,并且资金到位,他愿意为吴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定能够把新学创建好。

如今,张忠训利用自己的名声和以前的一些关系,拉拢来了不少和他曾经一样,不被重视且穷困潦倒的文人。

这些人水平能力不一定很高,可在这个时代却都是有文化认识字的一批人。再加上吴添弄出的培训机制,稍稍的对他们进行一下改造。

那么在学校里照本宣科的教授语文和历史等科目还是没有问题的。眼下的关键问题是合适的数学与自然科学老师的数量太少。

这一点,吴添也明白,光靠培训这个时空的文人很难满足他的要求,毕竟这些人的思想都已经开始固化,无法理解那些现代科学知识。

偏偏吴添想到了一些人。也即是学校里那些年轻的女老师。

之前她们都是青楼的清倌人,是被陈凡买回来的,一开始也只是负责学校乐团的事情,再后来教一些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不过这些女子有个优势,那就是听话加上年青,普遍岁数都在十四五六左右,也就是现代时空的中学生年纪。

因此这些女孩子培训起来格外的省力,接受能力也强。所以眼下两所小学当中教授自然学科和数学的基本都是她们。就连黄韬的新媳妇也是二小的数学老师。

黄韬也是现代人,因此没有那种顾忌,申明自家媳妇就算是已经结婚嫁人了,可依旧会去学校工作。这也算是对于吴添的一份支持。

同时也是开创先河,在一点点乘机扭转社会的风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相邻推荐